30年重刑被推翻!达拉斯芬太尼毒贩案惊现致命漏洞:1名陪审员失踪
一桩足以震慑毒贩的30年重刑,竟因一个“技术性错误”轰然倒塌。2025年11月,达拉斯县首起芬太尼贩卖陪审团审判案爆出大新闻:被告Richard Lear的终身监禁级判决被上诉法院撤销,理由是庭审记录显示,审判时仅有11名陪审员就座,而非德克萨斯州刑事案件要求的12人。这个“失踪的陪审员”,让这起标志性案件陷入重审迷局。
时间回到2023年,Dallas警方在搜捕通缉犯时,通过交通拦截在Richard Lear的随身包中查获可卡因与芬太尼药丸,随即以“制造或贩卖管制物质”对其提起公诉。作为达拉斯县首例芬太尼贩卖陪审团审理案件,Lear在2024年4月被判处30年监禁,一度成为当地打击毒品犯罪的典型案例。
谁也没想到,这起看似铁证如山的判决,会栽在“陪审团人数”这个基础程序上。上诉法院在裁决中明确指出,庭审全程无论是法官、检察官还是辩方,都未对11人陪审团提出异议,但“法定人数不足”属于不可容忍的程序违法。达拉斯县地方检察官办公室回应称,正紧急审查记录追查第12名陪审员的下落,若无法证实当时存在“双方同意少于12人审理”的书面协议,案件将依法重审。
“这不是无罪释放,只是让案件回到审判前的起点。”前助理地区检察官Russell Wilson在接受FOX 4采访时解释,Lear仍需面临新的审判,检方与辩方可选择达成认罪协议,或由全新陪审团重新审理。这一结论也符合美国司法逻辑——即便实体证据确凿,程序违法仍可能导致判决无效,这正是“程序正义”的核心原则。
要知道,12人陪审团虽非美国宪法强制规定,但在德克萨斯州等多数州的严重刑事案件中,12人组成陪审团是默认规则,其目的是通过多元视角确保定罪的公正性。此次“陪审员失踪”事件,不仅让Lear的命运重新悬而未决,也给司法系统敲响了警钟:程序上的微小疏漏,可能让打击犯罪的努力前功尽弃。
目前,达拉斯县地方检察官办公室仍在核查相关记录,Richard Lear何时重审、最终会面临何种判决,尚未有明确时间表。这起因“少了一个人”引发的司法波折,也让网友热议:“正义不仅要实现,更要通过合法的程序实现”。你如何看待这起案件?欢迎在评论区留下观点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