赞助商家(广告位:+1678-685-8086)

美中贸易谈判终于“有点进展”,咱们的钱包还能撑多久?

这几天,一件看似“离普通人很远”的大事,其实正悄悄影响着你我手里的钱。

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和贸易代表格里尔,刚在瑞士日内瓦和中方谈了一场重要的贸易会。结果比预期的“好了一点点”。

用贝森特的话说,“谈得挺有成效。”但话音未落,很多美国人其实心里想的是:

“别光说场面话了,咱们超市的东西能不能便宜点?”

这场谈判,为啥你该关心?简单一句话:因为145%的关税,已经让我们买东西越来越贵。

你买的电子产品,涨了;你换的家电配件,涨了;你平时网购的那些“小物件”,好多都断货了。这些,背后都是因为从中国来的货,贵了、少了。

有个美国小企业主最近晒了一张关税账单——从中国进口3000美元的男士护理用品,结果光关税就被收了4600美元。倒贴钱做生意,哪个老板能受得了?

日内瓦谈了什么?

这次谈判,其实大家都没抱太大希望。

但最后的结果是,双方同意建立一个“经贸磋商机制”。说白了,就是以后会经常坐下来谈,不是“打一枪换个地方”

5月12日会发布一份联合声明,细节暂时保密。虽然没有官宣“降关税”,但气氛比之前好不少。

美国代表格里尔还特意说:“我们达成一致的速度,比想象中快。”

关税打到145%,到底有多“离谱”?

普通人可能对145%没有概念。打个比方:你去超市买一只成本100美元的微波炉,往年可能卖120-130美元(包括运费、利润),现在光关税就得交145美元,最后这只微波炉卖你250-300美元,还不一定有货。

而且,别以为只有大企业受影响。很多中小企业、小批发商、甚至开网店的个体户,都被这一波高关税“卡了脖子”。

全球供应链不是说转就转,价格、质量、交期都绕不开“原产地”这个问题。

物流都“空了”,问题有多严重?

最新数据显示:从中国出发前往美国西海岸的货船,5月9日那天直接清零;洛杉矶港、长滩港的货运量,比平时少了30%-40%;纽约、新泽西的港口,也预估会继续下降,

换句话说,我们习惯了“买啥都有、随叫随到”的日子,正在被改变。

有点像疫情期间那种“供应链堵塞”,但这一次,不是病毒,是关税。

佐治亚的普通人,感受到了吗?

别看谈判在日内瓦,但离我们一点也不远。佐治亚本地的物流公司、小型制造企业、五金建材商,很多都依赖东亚地区的进口零部件和日用品。

当关税飙涨,企业要么亏本硬扛,要么转嫁给消费者最后,吃亏的还是你我的钱包。

因为超市里的日用品贵了,汽车维修成本高了,装修材料涨价了,甚至你平时网购的小配件,也不再“白菜价”。

未来会怎样?可能“降点”,但不会立刻回到从前。

特朗普已经放出信号:145%太高,迟早得降,也许会降到80%最终可能停在34%左右(这是之前宣布过的目标值)。

听起来是个“好消息”,但别高兴太早。哪怕降到80%,也比过去贵了一大截。

而且很多供应链“断了”以后,恢复起来没那么快。消费者的钱包,短期内仍然不会轻松。

这次谈判虽然有进展,但还远远没到“皆大欢喜”。关税带来的物价上涨,最终都反映在了我们普通人的每一笔消费上。

本文由【达拉斯生活网】整理编辑,原文转自亚特兰大生活网,若有侵权敬请联系我们;图片取自网络,版权属于原作者。转载请注明出处!

相关商家(广告位:+1678-685-8086)

您可能还喜欢...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