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“教堂创始人被控性侵12岁少女,50万美元保释出狱后首露面——受害者当庭喊话立法机关”
3月22日,俄克拉荷马州法庭内,63岁的盖特威教会创始人罗伯特·莫里斯(Robert Morris)首次因性侵指控出庭,面对1982年圣诞节期间对12岁女孩性侵的指控,他以“无罪”回应。而在法庭外,62岁的原告辛迪·克莱米希尔(Cindy Clemishire)赶赴德州参议院作证,疾呼立法杜绝性侵案件中的“保密协议黑幕”。这场跨越35年的正义追逐,正撕开权势教会与法律漏洞交织的暗网。
一、权势牧师沉沦:从“上帝使者”到性侵指控
莫里斯曾被称为“总统的精神顾问”——他不仅是“南湖盖特威教会”创始人,更长期活跃于美国宗教与政治精英圈层。然而,受害者的举报终结了他的“神性”光环:
• 2024年3月17日,63岁的他向俄克拉荷马州奥塞奇县自首,被控五项针对未成年人的猥亵罪名,保释金高达5万美元。
• 法庭披露:指控指其利用基督教会权威,在1980年代旅行期间性侵克莱米希尔,甚至以“保守秘密”威胁受害者噤声。
• 公众震惊:教会声明曾以“不正当关系”模糊回应,却在证据前迅速瓦解。莫里斯辞职后首露面仍拒绝评论,律师在庭上强调“无罪抗辩”,但舆论风暴已难平息。
二、法庭内外:受害者与权贵的生死博弈
(1)铁证与谎言的对峙
克莱米希尔的证词撕开罪行裂口:
• “圣夜噩梦”:她清晰记得1982年圣诞夜,12岁的自己如何被莫里斯诱导进入房间,再也无法逃离。莫里斯的威胁——“说出去就毁掉你”——成为她半世纪的心理枷锁。
• “封口协议”:2007年,莫里斯团队竟要求她签署保密协议,试图抹去罪行痕迹。她质问:“若签了字,今天谁还敢站出来?”
(2)立法博弈关键一役
克莱米希尔将个人悲剧转化为立法推动力——
• 德州法案突破:4月4日德州参议院拟审议两项法案:
◦ 限制NDA(保密协议)在性侵案中的使用:防受害者被迫“封口”;
◦ 延长追溯期:保护超龄受害者提起控诉的权利。
• 她喊话议员:“若当年我签了协议,莫里斯早已逍遥法外。今天我必须让后来者不用再沉默!”
三、余震持续:教会信誉危机与司法悬念
• 教会危机管理:盖特威教会紧急切割,宣称“莫里斯行为系个人所为”,但其长期放任高层牧师滥用信任、掩盖丑闻的质疑甚嚣尘上。
• 司法悬念待解:9月初步听证会前,警方或将挖掘更多受害者、核查其旅行记录;若罪名成立,他恐面临终身监禁。
• 社会反思沸腾:从“总统牧师”到“性侵惯犯”,揭露西方宗教机构长期存在的权力滥用与制度性包庇。
【结语】沉默不是金,正义需呐喊
克莱米希尔的勇敢站出来,不仅为一己之冤,更为千千万万沉默受害者撕开遮羞布。“如果我当年的沉默能换来他的权力,那么今天的我必须用呐喊摧毁他。”正如德州法案所期,终结“NDA黑幕”,让法律成为弱者最后的盾牌。
(评论区互动:#你如何看待宗教权力下的性侵保护伞?# #你支持德州NDA法案提案吗?#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