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“大而美法”实施,这部分中产美国家庭不用再交联邦税
《华尔街日报》在9月28日刊登的独家报道震撼全美:新推出的“又大又美法”掀起一场税制革命,让无数中产家庭的联邦所得税瞬间降为零,同时大幅简化报税流程。
“大而美法”的适用效期可追溯至今年1月1日。等到2026年初,也就是2025年所得申报时,大多数纳税人就能切身感受到新法的优惠。
然而,尽管中低收入群体从中受益,高收入家庭却意外成为最大的赢家,引发广泛讨论。
中产家庭迎来“零税负”时代
新法的核心亮点在于,它为数百万中等收入家庭扫清了联邦所得税(federal income tax)的负担,覆盖范围广泛,涵盖了餐饮与服务业靠小费维生的工人、领取退休金的老年人,以及因加班赚取额外薪资的劳动者。
不同于以往需要复杂税务规划的局面,新法新增了一系列减税项目(tax breaks),让这些家庭无需专业协助,就能轻松实现“零税负”。这不仅减轻了经济压力,也让报税过程变得前所未有地简单。
举一个具体的例子,一对年收入10万美元、育有两名13岁以下子女的夫妇,将直接享受这一政策红利。他们的收入中包括一部分加班费,而新法明确规定,雇主支付的“一倍半工资”(time and a half pay)中额外“半部分”将被认定为免税收入。
以此计算,这家人每年约有1万美元的加班收入可直接免税。此外,每名孩子还能获得2200美元的儿童抵税福利(child tax credit)。
综合计算,这对夫妇在扣除这些优惠后,联邦所得税可能降至零,省下数千美元的税款。这种“零税负”效应,让许多中产家庭倍感振奋,尤其是那些收入不稳定或依赖额外劳动的群体。
老年群体同样受益匪浅
新法对65岁及以上老年群体的关怀也备受瞩目。标准扣除额(standard deduction)将额外增加6000美元,若夫妻联合报税,这一额度翻倍至1.2万美元。这一调整为退休生活增添了保障。
以一对66岁退休夫妇为例,他们年收入为9.85万美元,来源包括2.6万美元退休金、8000美元兼职收入、2500美元利息、1.2万美元社会安全金,以及5万美元投资收益(其中2.5万美元为长期资本利得,2.5万美元为合格股息)。
在原有3.47万美元标准扣除额基础上,新法再加1.2万美元扣除额,同时为应税账户投资收益设定特殊税率。最终,这5万美元投资收益得以完全免税,联邦税负担彻底清零。
政策的细节与适用范围
“大而美法”的适用性从2025年1月1日起生效,覆盖全年收入,纳税人将在2026年初的申报季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优惠。
除了上述减税项目,新法还保留了现行税法的扣除额(tax deductions)和抵税额(tax credits),并进一步优化了针对加班费、退休金和儿童福利的税收优惠。这些措施尤其惠及那些收入来源多样或家庭负担较重的中产家庭,让他们无需依赖昂贵的税务顾问,也能轻松应对报税。
然而,“零税负”并非意味着完全免税。联邦薪资税(payroll taxes)以及州和地方政府的所得税仍需缴纳。
这意味着,尽管联邦所得税账面清零,纳税人仍需承担其他税种的义务。例如,一名餐饮服务员虽可免联邦所得税,但其薪资税和州税仍将按比例扣除。因此,新法的减税效应主要集中在联邦层面,实际经济收益因地区差异而异。
尽管中产家庭是新法宣传的重点,但《华尔街日报》指出,高收入家庭才是真正受益最多的群体。凭借更复杂的投资组合和更高的扣除额度,他们通过新法获得的税负减免往往数额更大。
例如,拥有大量资本利得或合格股息的高收入者,可利用新设的特殊税率进一步降低税负,而中产家庭的减税空间相对有限。这种“倾斜效应”引发了部分民众的不满,认为政策虽名曰惠民,实则加剧了财富差距。